干支作为八字命理的载体:卦爻干支各尽其用
在古人的朴素知识概念里,有两套表现天地奥秘的语言,一是卦爻,二是干支。而最终,命埋先贤选择了用干支来作为八字命理的载体,这是为什么呢?
爻,是卦的基本组成单位。它的来历众说纷纭,我个人认为,古人所创造的一切发明都与其种族自身的繁衍生息有关。在远古时期,由于古人由茹毛饮血的游猎生存状态,逐渐过渡到种植豢养的定居生存状态,他们就要更多地了解自然,包括气候变化的规律性,植物的生长周期,动物的生活习性,比如发情期、产仔多少、能否驯化等。在这些与生存息息相关的因素里,首要的就是气候变化的规律性,别忘了,古人还穿兽皮呢。气候变化急剧,人和动植物都要受到影响,所以,古人迫切需要历法来指导生活。这时古人中的大智慧者就通过对自然的观察,而总结出了气候变化的基本规律。但如何记载和流传又变成了个麻烦事。古人没有文字,更没有纸笔,只好用树枝在地上画,画什么呢?符号!古人发现在不同的领域里总是有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两种力貴存在,如年有冬夏,有春秋,天有黑白,日月,人有男女,动植物有雌雄等。古人就根据阴阳的不同属性发明了两个符号:阴阳这两个符号就叫“爻”,爻就是树枝的象形化,一横的就为阳爻,一横中间断幵就为阴爻。这两个符号很神奇,归纳得也很准确郭沫若先生在研究者两个符号时,认为阳爻代表男性的生殖器,阴爻代表女性的生殖器,这是对的,但未免有些局限。诚然,古人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下死亡率非常高,生养是维系种族繁衍的最根本办法,也确实流行过一段生殖崇拜,但这两个符号的根本来历我个人认为绝不仅仅是由生殖崇拜这个单一因素而来的,而是四季中太阳在南北回归线间移动所造成的温度变化。简单点说,阴阳爻符号本源来历是表示四季中阳光光线的长短,从而引起的温度变化。古人在找到气候变化的规律基础上发现了五行的存在,但并没有形成概念,更没有明确提出(五行的概念是到了战国时期,阴阳家学派创始者与代表人物邹衍提出来的,其基本理论始于五材,参看前边五行章节)。不明确提出的根本可能性就是文明的限制,没有文字,没有纸笔,只能依靠简单的符号来表达•古人根据三生万物的特点发明了以三个不同的爻组成的新的表现单位,这个新的表现单位就是“卦”。古人根据当时的生存状态用八个不同的卦组成了一个更大的表现单位,八卦图,这个八卦图就叫“易”。易是日月合体,与我之前阐述的卦爻来自于气候变化规律是吻合的。易最开始表现的就是在当时的环境下古人的生存状态,由于古猿人来自于大山,所以最开始的易叫“连山易”,以艮卦为开始。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人们到了种植豢养的定居生活,以平原大地为基本生活来源,而且社会形态也到了母系氏族公社,所以这时的易叫“归藏易”,以坤卦为开始。社会文明进一步发展,己经由父系氏族公社、禅让制、公天下到了封建时代周朝的世袭制,家天下,有了“王”的概念。这时的易叫“周易”,以乾卦为幵始。(参看拙作《风水真宗》)。并且,最高的长官周文王及其儿子周武王,弟弟周公都为后人做了解读,这解读之词分为卦辞和爻辞,后世称为“经”,易与经结合就叫“易经”。
有人说八卦是无字天书,这是外行说的话,易的符号就是文字,就是语言,只是看你会不会解读,它是有血有肉的,有精神物质的传递的,绝非天书。有人说连山、归藏都失传了,其实是发扬和继承的关系,三易连绵,薪火相传,何來失传之说。近年来,有人出山自称是连山易的秘传传人,并且发明了一系列的证据和经文,贻笑大方而己。卦爻的本源学脉也并没有因为易经“理”的出现而消亡,而是一直有人延续,京房、孟喜都是这方面的集大成者。
干支与卦爻的本源一致,表现不同。现代学者对千支的解释大多数都是望文生义,以树干和树枝来解释,这种论调在古籍中也比比皆是。(参看前边干支章节)我却不敢苟同。我个人认为:千支是古人在观察气候变化规律的时候用以描述光线、温度变化的一个名词或者叫专业术语《古人在用卦爻来表示温度变化时发现了“五行”的存在,但由于卦爻是宏观地表现气候变化、古人生存环境、日常行为的记叙符号,所以最终发展成为了“易经”、而“五行”的表现则是用干支来记叙的,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干支不仅仅是文字,与卦爻一样,它也是一种符号。它也来源于卦爻符号记叙的气候规律变化。通俗的说:天干来自于地球绕日公转时日地所形成的角度及太阳所能发射的热量或者其他能量。地支来自于地球绕日公转同时自转所形成的日地角度及地球在和太阳形成了这样一个角度时,地球能从太阳获得多少热量或者其他能量。比如,当地球与太阳呈180°角的时候,是子时,万籁俱寂,温度相对白天降低了,但这时并不是太阳离我们远了,而是地球自转,我们转到了与太阳向背的一面。由于万物全息,这时,我们就该休息了,可是老鼠等夜行动物开始活跃起来了,于是古人就取这个老鼠为子时的代表。又如当地球和太阳形成90°角的时候,是卯时,这时人们开始起床活动了,大臣们也开始上早朝了,叫点卯,这时最活跃的是兔子,于是古人就用兔子做卯时的代表,我个人认为这才是十二生肖的本源。而当地球自转到巳时这个时间段时,正好地球绕日公转到了丙火的位罝,所以已火里边藏丙火,因为地球是受体,所以必须以地球上的温度为准,而不能说是丙火里边藏巳火,其他藏干依此类推。既然千支表现的是五行,那为什么要细分出22个干支来呢?一句话,不同的时段温度变化不同,因为地球每天自转一周,古人把一天分成了12等份,所以12个地支,由于太阳是生者,每年才变化一次,所以天干只有10个。拿古文《两小儿辩日》来举例:一个说早晨的太阳大,是离我们近,一个说中午的太阳热,才是离我们近。众所周知,地球环绕太阳运行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形的轨道,地球距离太阳的远点距离为15200万公里,近点距离为14700万公里,两者相差500万公里,地球环绕太阳运行一周约用时365天,也即约等于8760小时,其沿径向运动的距离为1000万公里,沿径向运动的平均速度为1141.5公里/小时,从早展到中午的时间按6小时计,则地球距离太阳由于地球沿径向运动速度产生的位移约为6849公里,这一量值大于地球的半径。这说明一天之内太阳何时离我们更近,是由地球在太阳轨道上的位置决定的。当地球到达近日点(冬至12月22日前后)时太阳离地球最近,从这一天开始,地球开始远离太阳,一直到远日点(夏至6月22日前后)这一天达到最远,因此,地球从近日点往远日点运动的过程中,每天早展的太阳总会比中午的太阳离我们近。而从远日点到近日点运动的过程中,每天早晨的太阳则总比中午的太阳远。这就是五行需要细分为干支的主要原因,巳时的热度远远不及午时的热度,而午时又不及未时的热度,这热度虽不完全取决于太阳,但起码百分之七十是来自于太阳的移动变化。为什么说不完全取决于太阳呢?因为还有地球上本身的地域分布问题,所以干支不仅代表时间,还代表空间。由于我本人水平有限,也不是专门学习天文的,这个日地角度的问题就可能不那么正确,徐辛在这里诚请天文学界的前辈专家能够给予賜教,不胜感激。那我们就归纳一下:千支’就是五行的细化,其本源起自气候规律的变化,与易同源,但用途及表现方式有所不同。
两相比较,卦爻干支虽然同根同源,都是表现地球自转同时绕日公转过程中所产生的阴阳五行信息,但卦爻更多倾向于表达太阳在南北回归线间移动所能给地球带来的日照度多少的问题。如孟喜的卦气说在年段上使用坎、籐、离、兑四正卦以主管一年四季各六个节气,在月段中使用十二辟卦,分别对应十二个中气。中国地处北半球,地球自转同时围着太阳公转。但地球自转的轴线并不垂直于它的公转轨道面,它是倾斜的,约呈23°27'的倾角,即赤道圈跟黄道圈之间有这么一个黄赤交角。这个交角正是产生二至(冬至、夏至)二分(春分、秋分)的原因。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则为夏至,对身居北半球的人来说,这是日照时间最长的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则为冬至,这是日照时间最短的一天。太阳直射赤道时,就是春分或秋分。卦气说正是抓住了这个显著的特征下手的。十二辟卦中复卦对准了冬至点,它最下面的阳爻,表示一阳来复,因为从冬至日后,日照幵始变长了。跟夏至点对应的是詬卦,它最下面的阴爻,表示阳极反阴,从夏至日后,日照开始变短了。春分和秋分分别对应的是大壮卦和观卦,前者描写阳气(热度)逐渐壮大的中途状态,后者描写阴气(寒冷)逐渐壮大的中途状态。对于大自然来说,日照是温暖的源泉,一分阳(光)对应一分热,一分阴(暗〉对应一分寒。十二辟卦十分准确地用阳息阴消和阴息阳消的循环往复标记了天地自然之气关于日照的内容,所以,十二辟卦也称十二消息卦。
日照是一方面,是生者,与之对应的还有另一个方面,即受者。这个受者就是地球,就是地球上的万物。我们地处北半球,大部分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冬至过后,虽然白天开始变长,但最寒冷的日子并没有过去,春姑娘还没有来到。一年中最冷的日子,要到小寒、大寒数九严寒的时候。立春才是春的起点。同样,夏至以后,白天开始短了,但最热的日子并没有过去,接下来的小暑、大暑三伏天才是大汗淋漓的时光。要告别酷暑得等到立秋。《内经》说:是故冬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夏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阳气微下。这里,我们的先人已经敏锐地观察到并指明了这个事实,从冬至阴(暗)之极,到大寒寒凉之极需要三十天,到立春需要四十五天,即三个节气的时间。从夏至阳(光)之极,到大署炎热之极也要三十天,到立秋则需要四十五天,也是三个节气的时间。这是什么原因呢?张景岳在《类经图翼》中做了解释:然而一岁之气始于子,四季之春始于寅者,何也?盖以建子之月,阳气虽始于黄钟,然犹潜伏地下,未见发生之功。及其历丑转寅,三阳始备,于是和风至而万物生……故阳虽始于子,而春必起于寅。这是说明阳气还要有一个气化的过程,或者说,天气还要跟地气产生一个交互的过程,才能形成人们实际感受到的地表的气候状态。那么,不同的地理环境对于阳气(光热)的吸收气化过程是不同的,相对的,该地理环境的生物感受也就不同。
我国最北部黑龙江省漠河地区,位于北纬53°以北,厲寒温带气候,而最南端的海南省曾母暗沙距赤道只有400千米,属赤道气候,南北各地气温相差十分悬殊。冬季0度等温线穿过了淮河一秦岭一育藏高原东南边缘,此线以北(包括北方、西北内陆及青藏髙原)的气温在0度以下,其中黑龙江漠河的气温在-30度以下:此线以南的气温则在0度以上,其中海南三亚的气温为20度以上。因此,南方温暖,北方寒冷,冬季南北气温差别大是中国冬季气温的主要分布特征。夏季中国除了地势高的青藏高原和天山等以外,大部地区在2(TC以上,南方许多地方在28度以上:新疆吐鲁番盆地7月平均气温高达42*C,是我国夏季最炎热的地方。所以除青藏高原等地势高的地区外,全国普遍高温,夏季南北气温差别不大,是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主要特征。这说明我国的冬季和S季南北方生人所面临的气候差异是确实存在的。近些年来命理界热议的“先天风水”问题,实际就是很多有头脑的大师们考虑到这种环境不同带来的气候不同自然对人命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大方向是对的,技巧却是错的,八字讲天地人三材,地域环境的差异问题古人怎么可能没有考虑到?那为什么至今还没有提出所谓的“先天风水”呢?其实,古人是把地域环境的问题转化了。所以就造成了很多人误认为原传命理只有时间的概念而没有空间的概念,于是就自作聪明地去研究和发明了所诮的“先天风水”,结果只能是笑谈。如果说气候属于天的范畴,环境属于地的范畴,那这二者结合就是所谓的天地造化不同。按照气温的不同,从南到北包括南热带、中热带、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北温带等9个气候带和1个高原气候区域。按照水分条件,自东南向西北,又有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早气候区之别。按照海拔高度,各地山区气候垂直带谱又不尽相同。中央气象局根据為丨(TC积温等气温指标和干燥度指标,综合划出9个气候带、18个气候大区、36个气候区和丨个高原气候区域4个气候大区9个气候区。以上数据说明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性,这么复杂的气候环境焉能不对不同地区出生的人造成不同的影响?而我们很多易学工作者经常说喜金的人往西走,喜火的人往南走等,这金和火是用什么来表现的?气候、温度、湿度等等,而绝不可能是方位上的属性,不然,说西方属金,那西方在哪里?美国,那美国的西方国家看的话,美国就是东方,该属木了。这里,己经点出了古人为何把先天风水的地的造化转化了,如何转化的,在八字中怎么表现,就看你的悟性了。对于这地的表现,卦爻模型就显得捉襟见肘了,而这正是干支模型的强项。干支用天干代表日照度,用地支代表地球的受热气化过程,同时代表方位的不同,有效地将天地功能结合,所以,古人以干支为命理的载体,是有道理的。
此文为帝村算命网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