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我”来说,弗洛伊德提出了三个我:超我,自我,本我。自我,就是有主观能动性的那个意识的我。超我,是社会属性的我,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良心,老子所说的德,荣格所说的社会集体潜意识。当然,不是完全对等,是相对于。弗洛伊德意识到有个社会属性的我,但他没有深入的研究,荣格完成了这部分的研究。另外还有个我,就是我提出的“物我”的概念,这个物我,是从能量的角度来说的,弦理论的提出,提出了波动学说,即一切物质的东西最本质的状态,都是一种能量波动。物我的概念就是建立在这个理论基础之上的。我们现在经常会讲到说,我们要多接触正能量的人,多接触正能量的环境,其实就是物我的体现。这个概念的提出,自然有其理论基础与现实意义,这里不多讨论。另外还有一个我,即“无我”,这是修行人所追求的一种境界。
总结:
“意识”有:意识,无意识(潜意识),集体潜意识。
“我”有:超我,自我,本我,物我,无我。
就目前来看,对于意识及“我”的研究,最深入细致的,还是佛教。在佛教中,意识分为九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阿摩罗识。
前五识最容易理解,视觉,听觉,嗅觉,味觉,感觉。科学的讲,叫条件反射。末那识,就是所说的主观意识,佛家讲叫分别心,通常也叫作“精神”。眼睛看到一个女人,没有末那识(或说心的参与),就相当于看到了一个物体而已,有了心的参与,这个女人就有了美、丑之分了。这个分别心,就是我们的意识,就是自我。
还有一觉“直觉”,也就是常说的第六感。这个第六感不等于佛家讲的那个“意”,这个第六感,或说直觉,近似于佛家的第八意识“阿赖耶识”。这之前还有一识末那识,这一识,即“我”,这个我,即执着,因为有第六识的分别心,第七识的这个“识”执着于第六识所产生的分别的结果,于是有了我们这个精神世界。
前面这七识,如果能够明白,并且能够体证的话,恭喜你,你已经看破红尘,不再有俗世的各种烦恼了。
那第八识“阿赖耶识”又是什么呢?这一识,又叫“藏识”,这一藏(cáng)识,有三个意思:能藏,所藏,持藏。这三藏,我举例说明,就象是一只瓶子,能装东西的功能叫能藏,把东西装进去,有所装,叫所藏,装进去的东西,不想倒掉,执着于此,叫执藏。所以,把瓶子换成我们的意识来理解就行了。藏,两个读音都讲得通,自己品品。
所以说,我们每天见到的,听到的,哪怕是一个念头,完了之后,一般人会以为,我现在看不到了,记不得了,所以,那见到的、听到的,或者,起的那个念,都不存在了。事实上不是这样,全都存在,存哪里了,就存在“藏识”(叫阿赖耶识似乎不好记,就叫藏识好了)里了。一点都不会少的。并且,永远不会丢失。这些,都象是意识的种子一样,存在这里了。那么,等到外缘成熟的时候,这些种子就会浮现出来,变成真实的念头,有这念头,再变成行为,最后再变成事实,结果。
举例,看到一张裸体的照片,就起了一个想做那事的念头。但没做,自己以为了不起,能把持得住。但是,日后,日后的日后,来世的来世,在某一场合,某一条件下,外缘成熟,就会真做出那样的事来。想一想,为什么在战争中,杀烧奸淫,人失去了理智,失去了人性,这就是条件成熟了,因为之前种过这样的因,这时就由不得自己,就会干出不理智的事情。这是有科学家做过试验的,别以为自己很善良,当放到一个不善良的环境里,人的恶就显现出来了。不善的环境就是外缘,恶就是以前种的种子。
再举例:有些话,有些念头是不能有的。有些人动不动会说,气死了,倒霉死了,动不动就说,不行死了算了。别以为这只是说说而已,机缘成熟,就真会死掉。开车出意外死了,不小心怎么的死了,或者自杀了,这都是意外吗?绝不,意外只是个传说,那是因为,意识里已经有这个种子了。我对自杀略有研究,凡是自杀者,之前都一定讲过要死的事情。
再举例:有些人去见某老和尚,问,我与佛有缘吗?老和尚一定会讲,有。若再问,缘深吗?老和尚一定讲,深。有多少人问,老和尚都是这样回答的(这本来是秘密,让我给讲出来了)。为什么呢?因为,当你问的时候,你就有了这个念头,那就必然与佛有缘。老和尚站在佛家的角度来看,这样回答,是绝不叫妄语的。又比如,你此刻想,这样讲的话,我起个念,我以后要成佛。万分的恭喜你,你已经种了一颗佛种,早晚决定成佛,绝不会有假的。所以佛家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就是从这一层面上来说的。
众生畏果,菩萨畏因。菩萨所畏惧的,就是这个。
看到这里,如果看不懂,别着急,哪怕似懂非懂,你也已经非常了不起了。因为,能真正明白了第八识,并且证到第八识的,就已经证得了罗汉果位,及初地菩萨果位。这是一个很大的关口,听到未必理解,理解了未必相信,相信了未必证到。必须声明,我没证到,充其量是知道大概是这么回事。
「心经」中,“照见五蕴皆空”,讲的就是第八识的境界。那第九识呢?第九识叫“阿摩罗识”,也叫净识。这一净字的意思,就是所有的执着心,一点都没有了,连这个“我”的心也没了,就是没我了,无我了。这一境界,就是三地以上的菩萨及佛所达到的境界了。
「心经」中,“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后面讲到了很多无,就是第九意识的状态。注意,这个无,不是没有,是不分别,不执着。六祖当年听闻“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在这第九识中发心,“无”中发心。发无分别心,无执着心。讲到这里就不能再讲了,佛说,讲法四十九年,只字未讲。为什么?因为,他所讲的一切,都不能把这个境界讲清楚。这是语言无法描述的,必须亲证,证到那个境界,就心领神会了。
所以说,我们对自己了解有多少?我们经常讲,我了解自己,这个了解,充其量也只是停留在第六意识和第七末那识上,而这些,加起来,也只是“全部的我”的很小很小很小的一部分,小到没法形容。所以,我们对自己是压根都不了解的。佛祖开悟时说,原来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也就是说,我们跟佛菩萨是一模一样的,那为什么又不一样呢?佛菩萨就是提纯了的,100%纯度的金子,而我们,是掺了沙的金子,因为沙太多,以至于只见沙子,而不见金。沙子,就是我们的妄想执着分别心,把这个除掉,净化我们的意识,就可以增加我们金子的纯度。这个过程,就叫修行。
『此★文为帝村算命网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