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家姓——高姓取名大全 一、姓氏历史 1、高姓来源 1)出自姜姓,以邑为氏。春秋时,姜太公六世孙齐文公吕赤之子受封于高邑(在今河南省禹县)称为公子高。其孙傒,以祖封邑为名氏,称高傒,其后有高氏。 2)据《通志.氏族略》所载,齐惠公吕元之子为公子祁,字子高。其支孙以王父字高为氏。 3)改姓,据《北齐书》云,北齐文宣帝姓高名洋,当时有鲜卑族人元景安,元文遥因有功,被赐姓高。北齐时高隆之,本姓徐氏,因其父为高欢所养,改姓高。《魏书》载,后燕皇帝慕容云,本鲜卑族,自称高阳氏后代,改姓高,称高云。 2、历史名人 【高力士】(684~762)唐代的宦官。个性谨慎细心而聪敏,深受玄宗宠信,累官至骠骑大将军、进开府仪同三司,擅权弄政。肃宗时,被弹劾流放至巫州,宝应时被赦还,病死途中。 【高崇文】唐代幽州人。贞元年间(公元785~805)跟随韩全义镇守长武城,管理军队很有成绩。吐蕃侵犯宁州时,他率兵前往营救,大获全胜,封渤海郡王。剑南西川节度使谋反,高崇文被推荐为左神策行营节度使,领兵征讨,八战皆胜,刻石记功,封南平郡王。铭功:刻文字于石头上记载功绩。 二、高姓故事——《高崇文的生平典故》 高崇文生性质朴忠厚,寡言小语,青年时期隶属平卢軍。 贞元年间[785--805年]隨韩金义鎮守长武城[今属陕西],治軍有方,声誉甚佳,升任金吾将軍。 五年[公元789年]夏,吐蕃兵三万进犯宁州[治今甘肃宁县],崇文率三千救援,于佛堂原一战,以小胜多,大败吐蕃兵,威名远扬,因而受封渤海郡王。韩金义回京后,崇文掌菅行营节度留务,兼任御史中丞。十四年[公元798年],升任都武城都知兵马使。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冬,蜀中刘闢发动叛乱,宰相杜黄裳推荐崇文出战讨伐,于是崇文于元和元年[公元806年]春被任命为检校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充任神策行营节度使,统兵出征。 当时非多元勋都以为非已莫属,诏书下达后都人人惊讶。崇文在长武训练了五千兵马,常备不懈,朝廷使臣到长武,卯时宣续诏书,辰时即全部出动,井井有条。崇文軍从阆中入川,接连攻占剑门关,打退围困梓潼的叛軍,又祓委任东川节度使。随后崇文軍八战八捷,攻克叛軍盘据的鹿头山及周围的八座营寨,又乘胜进軍成都。刘闢仑皇逃往吐蕃,被崇文部骁将高霞寓等追上擒获。崇文軍开进成都,軍紀严肅,虽财物堆积如山,秋毫无犯。 对一切被胁迫参与叛乱的,崇文向朝廷请求予以赦免。朝廷又提升崇文为检校司空,兼成都尹,充剑南四川节度使,云南安抚使,改封为南平郡王,诏命于鹿头山鉻石记功。崇文因文化不高,又不熟悉朝廷礼仪,故请求留在蜀中鎮守边关。元和二年[公元807年]冬,朝廷加授崇文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京西诸军都統。 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崇文去世,享年64,追赠司空,谥号威武附祀于宪宗庙堂。

『Dicun.com』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