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家姓——郑姓取名大全 一、姓氏历史 1、郑姓由来 以国名为氏,据通志记臷,周宣王静分封其母弟于郑国(在今陕西华县以东)是为郑桓公,桓公之后,郑武公迁都于新郑,为春秋时的国。后为韩国所灭。其遗族散居于淮阳,商丘一带,以原国名郑为姓。 2、郡望堂号 1)【堂号】 “博经堂”和“通德堂”:都与东汉著名经学家郑玄有关。郑玄博览群经,几千人从远方来拜他为师。西汉时期的读书人大都专治一经,郑玄却独自力主博通。史称郑玄深受北海相孔融敬重,特意在其家乡高密县设立一个“郑公乡”,又扩建他的门闾以通车马,称之为“通德门”。 “安远堂”:汉宣帝时,郑吉为侍郎,那时外侮屡屡来犯,郑吉打败了车师,使日逐投降。于是皇帝提他当司马。为了西方国境的安全,又派他为西域都护,封安远侯。 2)【郡望】 荥阳郡:三国时置郡,治所在荥阳县,下辖包括开封在内八县。荥阳郑氏最早的居住地是开封县,即今天河南开封县朱仙镇古城村一带。 洛 阳:我国古都之一。汉、魏故城在今洛阳市白马寺东汉水北岸;隋、唐故城在汉城西18里。 高密郡:西汉时置郡,治所在高密。相当今山东高密一带。 雍 州:东汉时置郡,治所在长安。 陇西郡:战国时置郡,治所在狄道。 南阳郡:战国秦置郡,治所在宛县。 3、历史名人 【郑庄公】郑武公子,春秋初年,王室衰弱,诸侯崛起,竞相争雄。郑庄公继位后,首先安定国内局面,然后利用巧妙的外交战略和高超的军事谋略,在春秋初年率先小霸天下。由此拉开了春秋霸主政治的序幕,促使中国进入了大国争霸时期。郑庄公墓位于河南省新密市。1987年3月4日,郑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郑成功】明末名将,著名的民族英雄。本名森,字明俨,号大木,福建南安人。弘光时监生,隆武帝赐姓朱、号“国姓爷”。清兵入闽,起兵反清。后与张煌言联师北伐,震动东南。康熙元年(1662年)率将士数万人,自厦门出发,于台湾禾寮港登陆,击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郑 和】明航海家。本姓马,明成祖赐姓郑。 【郑 燮】号“板桥”,清代画家。 二、扬州八怪之:郑板桥审青石 郑板桥是清朝画坛上有名的“扬州八怪”之一。他的诗文、字画颇受人们的推崇喜爱。他不畏权势,同贫苦百姓同首共苦的精神也为人津津乐道。 这年,朝廷派郑板桥到山东范县去做知县。范县一带,恶霸豪绅与地痞无赖互相勾结,狼狈为奸。他们上欺官、下压民。前几任知县都知难而退,调离此地。百姓无处可去,只能忍气吞声。这些情况郑板桥早有耳闻,他下决心一定要把那些恶人好好整治一下,替百姓出出气。而那伙恶霸地痞不知郑板桥的厉害,闻听有新知县上任,就又勾结到一块,商量着要给郑板桥来个下马威。 他们想在郑板桥上任的第一天,在县衙附近聚众滋事,给郑板桥难堪。县衙附近有个很热闹的集市,是郑板桥到县衙去的必经之路。于是他们就把地点选在那个集市。 这天,他们早早地跑到集市上。眼看新知县的轿子已到集市那头,人群正躲闪之时,他们乘乱砸了一个卖粥的老汉的粥摊,又打了那老汉一顿。他们这一闹,人们都围将上来,把道路堵了个水泄不通。 郑板桥的轿子来到跟前,过不去了。郑板桥忙下轿观看。那伙恶人见状,扯了那老汉过来,硬说是这老汉自己砸了粥摊,聚众闹事。郑板桥早知这地方的恶人肯定会与他作对,现在一看这阵势,心里已明白了八九分。他不理那伙恶人,很和气地问那老汉他们所说的是否是实情。老汉吓得直发抖,哆哆嗦嗦地把摊子被砸,自己挨打之事说了一遍,但当时很乱,究竟是哪些人干的,他也说不上来。 郑板桥又问扯着老汉的那伙人,看没看见是谁所为。那伙人生怕说漏了嘴,忙信口胡诌道:“小人们看得分明,这老头儿若不是有意的,便一定是他脚下的青石所为了,它绊倒老头儿,砸了粥摊!”说完,都暗自得意,想看看郑板桥如何收场。郑板桥心里暗自发笑:怕连累自己,却说是石头在作怪!但他还是不动声色,心想这倒好了,你们说是石头所为,我就审审这石头。当即说:“你们既然都亲眼看见这石头作怪,那你们就来当当见证之人吧!来人!把那石头绑上公堂!” 围观之人听说新任知县要审石头,都觉得挺新鲜,赶到县衙去看热闹。 郑板桥端坐公堂之上,手指青石喝问道:“大胆青石,为何无事生非?砸了卖粥老汉的摊子,又聚众惊扰本官?快快如实招来!”堂下鸦雀无声。郑板桥又一拍惊堂木,喝道:“顽固青石,犯了罪还不肯招认!来人!给我打40大板!” 衙役们不敢怠慢,一五、一十打将起来。两旁的那伙恶霸地痞见了,偷偷地发笑。被郑板桥看见了,问道:“你们这帮见证之人,不好好听本官审案,为何窃笑?”那伙人回道:“大人执法如山,赏罚分明。只是,这石头无嘴,岂能说话?”郑板桥故作惊讶:“怎么?这石头不会说话?“不会!“那它会走路吗?”郑板桥又问。“石头没腿,怎会走路?”那伙人笑着回答。 听完这话,郑板桥忽然一拍惊堂木,厉声道:“这青石,一不会说话,二不能走路,它又怎能砸了那老汉的粥摊!分明是你等居心不良,想借机滋事,扰乱公堂!来人!赏他们每人40大棍,罚银10两!轰出堂去!” 这伙恶霸地痞怎么也没想到会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一个个挨棍、缴银,狼狈而归。 郑板桥把罚银分给了卖粥老汉和其他一些贫苦百姓。范县百姓从此有了青天父母官,那些恶霸地痞就此也收敛了许多,再也不敢出坏主意算计郑板桥了。

文章来自帝村②算命网,转载请联系本站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