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曾发出这样的感叹“女人,你的名字是弱者!”今天,我们要不要接受这一判断?在这个世界上,女性的人口总数占世界总人口超过一半。但女性在就业、参政等方面的统计数字则难以达到50%,甚至低得多。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妇女结束了“政治上无权、经济上依附、社会上无地位、婚姻上不自主、身心上受摧残”等与男子不平等的地位,获得了历史性的解放,城镇女职工人数和所占比重节节攀升。1949 年、1960 年、1998 年和2006 年女职工人数分别为60万、1008. 7 万、4678 万、4445. 7 万,所占比重分别为7. 5%、20%、37. 9%、38%。尽管女性就业绝对人口在不断增长,但仍然低于男性。女性在政治权利方面与就业的情况颇为相似——绝对数在增长,相对数仍不容乐观。
在过去的年间,世界妇女参政的热情和人数已有很大提高。但政界妇女人数的多少似乎又不能说明太多的问题。研究发现,政府针对妇女遭受暴力侵害问题制订相关政策,更多的是由于强大、独立的妇女运动,而不是议会中的女性议员。不仅如此,我国女性在就业、土地承包方面遭遇歧视、侵权的现象也相当普遍。表现主要有:女性就业被边缘化、女性遭遇结构性失业、男女同工不同酬、高学历女性就业遭遇歧视、个别机关事业单位也存在就业性别歧视等。更有甚者对女性还存在容貌歧视问题。
“容貌歧视是一种新的性别歧视。”于是,“要就业,先整容”已在一些女性大学生的思想中萌动,甚至有些人已付诸行动,开始在自己的脸部、胸部“动刀”。女性土地承包权益保障也同样不尽如人意。尽管“户籍规则”可以使大部分农村女性普遍获得了平等的承包地初次分配权,但出嫁女、离婚妇女的土地权益容易受到侵犯,且她们维权意识薄弱。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妇女一部分成为“流动妇女”,一部分成为“留守妇女”。无论流动妇女还是留守妇女都不免成了一个“特殊的弱势妇女群体”。问题远不止如此。女性与男性比较,就业率低、失业率高; 休闲娱乐时间少、从事家庭“无酬劳动”时间多,并且男女收入差距在加大——城乡在业女性的年均劳动收入仅为男性的67. 3% 和56. 0%,以致社会出现“贫困女性化”现象。
除显性歧视之外,类似“玻璃天花板”的隐性歧视也如影相随。“干得好”也难有升迁的希望,与其如此,不如“嫁得好”。“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已成为当下许多年轻女性的人生信条。而这又大大地强化了女性的弱势地位。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导致女性沦为弱者?
文章来自♀帝村♀算命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