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本命,就是人生年的干支。这种做法很早就有了,《三国志·魏书·方技传》云,管辂会算命,他过魏郡,与太守钟毓谈《易》,管辂说他能算出“君生死之日”。算生,果真“如言无蹉跌”,分毫不差,这可把钟毓吓得够呛,赶快说:“君可畏也。死以付天,不以付君。”甭给我算了,听天由命吧。医者不自医,算者则不然,管辂就能算自己。弟弟问他,大将军待你不错,“冀当富贵乎?”管辂长叹自己没那个命了,“天与我才明,不与我年寿,恐四十七八间,不见女嫁儿娶妇也”。弟弟问怎么回事,管辂列举了自己一堆短寿的特征,并说:“吾本命在寅。”果然,第二年,管辂四十八岁时就去世了。
所谓本命年,指同人生年干支相值之年,严格地说是60年一遇,但传统上以生年分为十二属,如生于寅年属、生于卯年属兔等,这样一来,本命年就每12年得一遇。
从前,像管辂那样,民间普遍认为本命年为凶年,,有一套“当头坐,无喜必有祸”的说法,因而把本命年视为人生中的一道“坎”,产生了穿红内衣、系红腰带等凭借“红色崇拜”以驱邪护身的民俗。本命的禁忌还有很多。《新唐书·李泌传》载:“代宗将葬,帝(德宗)号送承天门,而輼车行不中道,问其故,有司曰:‘陛下本命在午,故避之。’”德宗属马,午在方位上为南,与承天门在同一个方向,所以灵车要避开正道。但德宗没听:“安有枉灵驾以谋身利?”乃“命直午而行”。《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祐元年》也有类似的故事,正月庚戌(干支也用于纪日、纪时)张士逊丧,仁宗“车驾临奠”,第二天他对辅臣说:“昨有言庚戌是朕本命,不宜临丧,朕以师臣之旧,故不避。”仁宗属狗,在平常年份每遇庚戌之日,就都属于本命禁忌,但他觉得君臣情感可以超越之。
洪迈《容斋随笔》云,白居易“作诗述怀,好纪年岁”,从没到30岁时开始直到75岁,差不多每年都有。“此生知负少年心,不展愁眉欲三十”;“莫言三十是年少,百岁三分已一分”;“寿及七十五,俸霑五十千”。这是两头的,再看中间的:“四十九年身老日,一百五夜月明天”;“青山举眼三千里,白发平头五十人”;“长庆二年秋,我年五十一”;“二月五日花如雪,五十二人头似霜”;如此等等。其中自然也少不了本命年的,“我年三十六,冉冉昏复旦”;“明朝四十九,应转悟前非”;而以甲子之年写得最多,“火销灯尽天明后,便见平头六十人”;“六十河南尹,前途足可知”;“不准拟身年六十,上山仍未要人扶”;“不准拟身年六十,游春犹自有心情”。那首“我今悟已晚,六十方退闲”,算是呼应了上一个本命年的“应悟”。应悟时而未悟,老来方悟,往往悟之已晚,该是人生的一条普遍规律了。白诗中直接提到本命年则有《七年元日对酒》:“今朝吴与洛,相忆一欣然。梦得君知否,俱过本命年。(自注曰:余与苏州刘郎中同壬子岁,今年六十二。)同岁崔何在,同年杜又无。(自注曰:余与吏部崔相公甲子同岁,与循州杜相公及第同年。秋冬二人俱逝。)应无藏避处,只有且欢娱。”自觉“我甚似乐天”的苏东坡,自然把这手也学了去,“龙钟三十九,劳生已强半”;“五十之年初过二,衰颜记我今如此”;“先生年来六十化,道眼已入不二门”;“我年六十一,颓景薄西山”云云。两人的“年龄诗”,在洪迈看来,“玩味庄诵,便如阅年谱也”。
过本命年时的荒唐事,如徽宗属狗,汴京城内乃禁止屠狗;元仁宗属鸡,天下乃不准倒提鸡之类,拙文曾有道及,此处不赘。辽代的本命年极有特色,又称再生礼或覆诞礼。《辽史》载,此礼“每十二年一次,行始生之礼,名曰再生”,但是,“惟帝与太后、太子及夷离堇得行之”。夷离堇,“统军马大官”也,寻常人物不能过。过的时候仪式非常繁琐,而且不是到了本命年,更不是在生日的那一天,就皇帝来说,是“本命前一年季冬之月,择吉日”。前期,先要在“禁门北除地置再生室、母后室、先帝村主舆”,还要“在再生室东南,倒植三岐木”。到吉日那天,“以童子及产医妪置室中。一妇人执酒,一叟持矢箙(箭袋),立于室外”。然后,“皇帝出寝殿,诣再生室。群臣奉迎,再拜。皇帝入室,释服、跣。以童子从,三过岐木之下。每过,产医妪致词,拂拭帝躬。童子过岐木七,皇帝卧木侧,叟击箙曰 :‘生男矣 。’”等于把皇帝降生的情景重新模拟一遍,主演就是皇帝本人。大家过足了戏瘾之后,皇帝还要大赦、宴群臣。
本命年的习俗丰富多彩,即便从今天看来属于糟粕的成分中,也能一窥传统观之端倪。因此我们要以敬重的心态对待它们,不能轻易地嗤之以鼻就是。
文章来自♀帝村♀算命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