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理学问题 说明迁移对问题解决的影响
有时有缓解矛盾的作用,有时也有回避矛盾的嫌疑。
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 根据迁移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正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负迁移是指两种学习之间相互干扰、阻碍。
2、罗森塔尔效应给学生带来什么影响?
"暗示"发挥了神奇的魔力作用。 心理暗示将对学生产较大的影响,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如果学生感受到老师漠视甚至是歧视,就有可能从此一蹶不振。消极和不良的心理暗示,将会使他的情绪受到影响,严重时甚至会影响其心理健康和学习成绩。相反,如果班主任对学生积极肯定、寄予厚望,通过赞许的笑容、激励的语言、期待的眼神来滋润学生们的心田,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喜爱或关注,就会使学生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
幼儿作为人格发展的最初阶段,罗森塔尔效应能够给孩子带来一定积极的反馈和信号,对于幼儿积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有恨到的促进作用。幼儿的心理健康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家庭氛围、社会压力、学校因素等。
幼儿园教育中的师生关系是幼儿自亲子关系之后,面临的重大人际关系问题。幼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以给予孩子一定的期望,要多鼓励少批评,这对幼儿的智力水平的提高以及个人素质的发展,都会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3、从心理学上讲存在自己骗自己的心理现象吗
从心理学上讲不存在自己骗自己的心理现象,
心理学效应:
1 酝酿效应
2 阿伦森效应
3 暗示效应
4 安泰效应
5 暗示效应
6 安慰剂效应
7 巴纳姆效应(暗示效应)
8 巴霖效应
9 半途效应
10 贝尔效应
11 贝尔纳效应
12 贝勃规律
13 比马龙效应
14 彼得原理
15 边际效应
16 边际效益递减效应
17 波纹效应
18 布里丹毛驴效应
19 不值得定律
20 财富效应
21 长尾效应
22 超限效应
23 拆屋效应
24 成败效应
25 重叠效应
26 刺猬法则
27 从众效应
28 淬火效应
29 达维多定律
30 搭便车效应
31 答布效应
32 德西效应
33 得寸进尺效应
34 等待效应
35 第一印象效应
36 定势效应
37 定型效应
38 多看效应
39 多米诺骨牌效应
40 范畴效应
41 凡勃伦效应
42 非零和效应
43 飞去来器效应
44 改宗效应
45 共生效应
46 古烈治效应
47 关系场效应
48 光环效应
49 过度理由效应
50 哈奇森效应
51 海潮效应
52 海格力斯效应
53 赫洛克效应
54 黑暗效应
55 华盛顿合作规律
56 蝴蝶效应
57 环境效应
58 霍布森选择效应
59 霍桑效应
60 棘轮效应
61 缄默效应
62 奖惩效应
63 结伴效应
64 进门坎效应
65 禁果效应
66 近因效应
67 金鱼缸法则
68 竞争优势效应
69 酒·污水效应
70 角色效应
71 刻板效应
72 空白效应
73 库里肖夫效应
74 冷热水效应
75 连带效应
76 链状效应
77 临近效应
78 增强亲近感
79 零和游戏原理
80 留面子效应
81 流言的心理效应
82 罗米欧与朱丽叶效应
83 罗森塔尔的负效应(反期望)
84 蚂蚁效应
85 马太效应
86 毛毛虫效应
87 美女效应
88 门槛效应
89 免疫效应
90 名片效应
91 名人效应
92 莫扎特效应
93 墨菲定律
94 摩西奶奶效应
95 木桶法则
96 南风效应
97 鲶鱼效应
98 鸟笼效应
99 牛鞭效应
100 拍球效应
101 旁观者效应
102 泡菜效应
103 培哥效应
104 配套效应
105 皮格马利翁效应
106 破窗效应
107 瀑布心理效应
108 齐加尼克效应
109 期望效应
110 青蛙效应
111 情绪效应
112 权威效应
113 热手效应
114 睡眠效应
115 顺序效应
116 Stroop效应
117 苏东坡效应
118 态度效应
119 替代效应
120 停滞效应
121 通感效应
122 投射效应
123 同体效应
124 洼地效应
125 瓦拉赫效应
126 翁格玛丽效应
127 武器效应
128 系列位置效应
129 心理定势
130 心理摆效应
131 猩猩实验
132 迟延满足效应
133 羊群效应
134 易感效应
135 异性效应
136 优势效应
137 邮票效应
138 月曜效应
139 乐队花车效应
140 约翰逊效应
141 酝酿效应
142 晕轮效应
143 增减效应
144 植物心理学和巴克斯特效应
145 自己人效应
146 紫格尼克效应
147 自我参照效应
148 自我选择效应
推荐你了解一下佛洛依德的心理防御机制 很受益会~
自己骗自己 有否认 和 合理化等等..
是一种自我保护,自我防御,也算是心理补偿。人要保持认知平衡(通俗点就是心理平衡)才能健康地生活。当心理不平衡的时候,生理和心理会自动采取一些方式来调节心理,使我们保持心理的平衡。
调节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自我暗示,比如转移目标,比如自我说服之类的,每个人自我调节的方法都不同,有人愿意通过转移目标来达到心理平衡,比如有人很穷,可能会选择就把注意力放在学习上,以此来补偿心理上的亏欠。也有人会选择说服自己:人穷志不穷,只要有斗志就一定能成功,这样来保持心理平衡。
而有一些习惯于逃避现实的人,就会选择用一种消极的方式来保持心理平衡:幻想。幻想确实是一种自己骗自己的现象。比如芙蓉姐姐,明明很丑,但是她幻想自己很漂亮,结果最后就真的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漂亮的了。其实仔细分析,她是自卑的。正因为极度自卑,才引发了强烈的心理防御机制,产生了极度强烈的幻想,以至于她信以为真。
有的人的幻想是无意识的,比如芙蓉姐姐这样。但有的人的幻想是有意识的。比如你讨厌某人,现实中又没办法对付他,你就幻想自己成为一个老大,你带着手下的人一起去教训他,让他跪在地上求你,让他后悔曾经那样对你。这就是有意识的幻想。
总的来说,不管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的幻想,对人是有好处的,这是人的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的反应。如果长期心理失衡,会导致心理疾病甚至精神疾病的。幻想是保持心理平衡的一种手段,但是过度幻想,也会导致防御过当,而引发其他的心理问题。
代替性防卫机制
代替性防卫机制是用另一样事物去代替自己的缺陷,以减轻缺陷的痛苦。这种代替物有时是一种幻想,因为现实上得不到实体的满足,他便以幻想在想像世界中得到满足,有时用另一种物件去补偿他因缺陷而受到的挫折。这类防卫机制分幻想型和补偿型两种。
1、幻想(fantasy)
当人无法处理现实生活中的困难,或是无法忍受一些情绪的困扰时,将自己暂时离开现实,在幻想的世界中得到内心的平静和达到在现实生活中无法经历的满足,称为“幻想”。与常说的“白日梦”相似,例如,工人柯金上班时,被领班无理地骂了一顿,十分愤怒,但位居人下,无法可施,同家途中,他买了一张爱国奖券,吃饭时与大太闲谈时说:“如果中了奖,他要自己开间工厂,重金将领班请来,然后给他颜色看,令他受辱……”谈着谈着,柯金轻松多了,他用的方法就是“幻想”。意义治疗法创立者弗兰克尔,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集中营待了四年之久,他发现能从集中营活着出来的人,与其是否年轻力壮无多大关系,最主要的是对未来有“憧憬”(亦即以幻想未来远景,来支持自己忍受目前的苦难)。 幻想是一种想像作用,是幼儿必经的生活过程。很多心理学家认为个体所幻想的内容与学习经验有关(随着学习经验的增加而有不同的内容),例如,儿童时期的幻想偏向于玩具的获得与游戏的满足,而青春期少年则偏向英雄式的崇拜。一般而言,凡性情孤僻有退却倾向者,平常又少有自我表达机会,易以幻想解除其焦虑与痛苦。
幻想可以是一种使生活愉快的活动(很多文学、艺术创作都源自幻想中),也可能有破坏性的力量(当幻想取代了实际的行动时)。幻想可以说是一种思维上的退化。因为在幻想世界中,可以不必按照现实原则(reality principle)与逻辑思维来处理问题。可依个体的需求,天马行空,自行编撰。
幻想使人暂时脱离现实,使个人情绪获得缓和,但幻想并不能解决现实问题,人必须鼓起勇气面对现实,并克服困难,才能解决问题。否则经常沉洒于幻想中,而使“现实”与“幻想”混淆不清时,会显现出歇斯底里(hysterical neurosis)与夸大妄想(grandeur delusion)般的症状。如,有一位学校临时约聘的技工,最近因参加技术检验考试,没有通过,而较之同时一起被学校约聘的其他两位技工,不但通过考试并被学校改聘为正式技职,使他的心理上受到了很大的挫折,再加上其女友也因他没有通过考试,认为他没有前途而与他分手,在这种双重打击下,最近他开始语无伦次,到处说他已被校长聘为总务主任,并以总务主任自居,要求学校总务处的工作人员听从他的指示。这位技工所显现出来的行为,即是因为他在无法改变现实环境下,凭借着个人的想像力改变了他脑子中的现实(把幻想当成是真事)以维持其心理的平静,而形成了夸大妄想症。
楼主你好。
大概是可以这么理解的,如果一个人连自己都不能接受的话,他又如何去接受他人,接受这个社会。
无法接受自己的人容易抑郁,自卑,嫉妒,这都是不利于心理健康发展的。
希望我的回答对楼主有所帮助。
自我暗示对心理积极作用,但是过强的暗示甚至会导致心理问题、精神分裂。凡事都要适度。
原因?这样使你心情舒畅(即使只是短暂的片刻)
4、城市热岛效应的具体表现,原因,影响,解决措施
所谓城市热岛效应,通俗地讲就是城市化的发展,导致城市中的气温高于外围郊区的这种现象。在气象学近地面大气等温线图上,郊外的广阔地区气温变化很小,如同一个平静的海面,而城区则是一个明显的高温区,如同突出海面的岛屿,由于这种岛屿代表着高温的城市区域,所以就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热岛。在夏季,城市局部地区的气温,能比郊区高6℃甚至更高,形成高强度的热岛。
可见,城市热岛反映的是一个温差的概念,只要城市与郊区有明显的温差,就可以说存在了城市热岛。因此,一年四季都可能出现城市热岛。但是,对于居民生活的影响来说,主要是夏季高温天气的热岛效应。医学研究表明,环境温度与人体的生理活动密切相关,环境温度高于28℃时,人们就会有不舒适感;温度再高就易导致烦躁、中暑、精神紊乱;气温高于34度,并且频繁的热浪冲击,还可引发一系列疾病,特别是使心脏、脑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上升,死亡率明显增加。此外,高温还加快光化学反应速率,从而使大气中O3浓度上升,加剧大气污染,进一步伤害人体健康。
那么,城市热岛是怎么形成的呢?或者说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城市热岛呢?城市热岛的形成,显然是与城市化的发展密不可分的,其形成的直接原因有以下四个:
首先,是城市下垫面(大气底部与地表的接触面)特性的影响。
城市内大量人工构筑物如铺装地面、各种建筑墙面等,改变了下垫面的热属性。城市地表含水量少,热量更多地以显热形式进入空气中,导致空气升温。同时城市地表对太阳光的吸收率较自然地表高,能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进而使空气得到的热量也更多,温度升高。如夏天里,草坪温度32℃、树冠温度30℃的时候,水泥地面的温度可以达到57℃,柏油马路的温度更高达63℃,这些高温物体形成巨大的热源,烘烤着周围的大气和我们的生活环境,怎么能不热呢?
第二个主要原因是城市大气污染。
城市中的机动车辆、工业生产以及大量的人群活动,产生了大量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碳、粉尘等,这些物质可以大量地吸收环境中热辐射的能量,产生众所周知的温室效应,引起大气的进一步升温。
第三个主要原因是人工热源的影响。
工厂、机动车、居民生活等,燃烧各种燃料、消耗大量能源,无数个火炉在燃烧,都在排放热量!
第四个原因是,城市里的自然下垫面减少了。
城市的建筑、广场、道路等等大量增加,绿地、水体等自然因素相应减少,放热的多了,吸热的少了,缓解热岛效应的能力就被削弱了。
既然城市中人工构筑物的增加、自然下垫面的减少是引起热岛效应的主要原因,那么在城市中通过各种途径增加自然下垫面的比例,便是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有效途径之一。
城市绿地是城市中的主要自然因素,因此大力发展城市绿化,是减轻热岛影响的关键措施。绿地能吸收太阳辐射,而所吸收的辐射能量又有大部分用于植物蒸腾耗热和在光合作用中转化为化学能,用于增加环境温度的热量大大减少。绿地中的园林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不断地从环境中吸收热量,降低环境空气的温度。每公顷绿地平均每天可从周围环境中吸收81.8兆焦耳的热量,相当于189台空调的制冷作用。园林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一公顷绿地,每天平均可以吸收1.8吨的二氧化碳,削弱温室效应。此外,园林植物能够滞留空气中的粉尘,每公顷绿地可以年滞留粉尘2.2吨,降低环境大气含尘量50%左右,进一步抑制大气升温。
研究表明:城市绿化覆盖率与热岛强度成反比,绿化覆盖率越高,则热岛强度越低,当覆盖率大于30%后,热岛效应得到明显的削弱;覆盖率大于50%,绿地对热岛的削减作用极其明显。规模大于3公顷且绿化覆盖率达到60%以上的集中绿地,基本上与郊区自然下垫面的温度相当,即消除了热岛现象,在城市中形成了以绿地为中心的低温区域,成为人们户外游憩活动的优良环境。
除了绿地能够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之外,水面、风等也是缓解城市热岛的有效因素。水的热容量大,在吸收相同热量的情况下,升温值最小,表现出比其他下垫面的温度低;水面蒸发吸热,也可降低水体的温度。风能带走城市中的热量,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热岛。因此在城市建筑物规划时,要结合当地的风向,不要把楼房全部建设成为东西走向的,要建设成为便于空气流通的模式;同时,最好将一些单位的高院墙拆掉,建成栅栏式,增加空气流通。
同时,减少人为的热释放,尽量将民用煤改变为液化气、天然气,集中供热也是一条重要的对策。
城市热岛效应就是一种城市气温比郊区高的现象。随着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大,城市的热岛效应越来越明显。而它的形成,一方面是在现代化的大城市中,除了数百万人日常生活所发出的热量,还有工业生产、交通工具散发的大量热量。另一方面,城市的建筑群和柏油路面热容量大,反射率小,能有效地储存太阳辐射热。据估算,城市白天吸收储存的太阳能比乡村多80%。到了晚上,城市降温缓慢,因此夏季前半夜便仍感闷热。
城市热岛效应就是城市化的发展导致城市中的气温高于外围郊区的这种现象。在气象学近地面大气等温线图上,郊外的广阔地区气温变化很小,如同一个平静的海面,而城区则是一个明显的高温区,如同突出海面的岛屿。由于这种岛屿代表着高温的城市区域,所以就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热岛”。热岛效应不仅使城市的气候发生了变化,还带来严重的污染,成为影响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 近些年,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热岛效应也愈发明显。概括起来,城市热岛的形成主要有四个原因:首先是人工建筑物的影响,如混凝土、柏油路面以及各种建筑墙面。这些人工建筑物吸热快而热容小,在相同的太阳辐射条件下,其表面温度明显高于绿地和水面。其次是城市大气污染。城市中机动车辆、工业生产及人群活动产生了大量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碳、煤灰和粉尘等,这些物质可以吸收环境中热辐射的能量,产生众所周知的“温室效应”,从而引起大气的进一步升温。 三是人工热源的影响。日益增加的工厂、汽车、空调、冰箱等人工排热器在消耗掉大量能源的同时,还在不停地向外“倾泻”着热量,使城市的“体温”一再升高。四是城市绿地和水体的减少。随着城市中建筑、广场和道路的大量增建,绿地、水体等自然因素却相应减少,吸热少了,缓解热岛效应的能力自然就被削弱了。
热岛是指一个大的工业城市比周围的郊区温度要高。这是因为城市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其中二氧化碳是最主要的。还有城市的路面硬化。黑色的路面吸收了大量的热量。电,煤,油都转化成了热。
www.dicun.com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