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测算预测与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
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最早是由庄子阐述,后被汉代思想家、阴阳家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并由此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既然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那么也就是说古人大部分的思想,如诸子百家的学说都是建立在此基础上各自衍伸丰富完善自己的体系。由于诸子的学术意图不一样,天人合一的解释也就有所不同。比如在儒家来看,天是道德观念和原则的本原,人心中天赋地具有道德原则,这种天人合一乃是一种自然的,但不自觉的合一。但由于人类后天受到各种名利、欲望的蒙蔽,不能发现自己心中的道德原则。人类修行的目的,便是去除外界欲望的蒙蔽,“求其放心”,达到一种自觉地腫行道德原则的境界,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而在佛家来看,人性本来就是佛性,只缘迷于世俗的观念、欲望而不自觉,一旦觉悟到这些观念、欲望都不是真实的。真如本性自然显现,也就达到最后成佛的境界,因此,提出“烦恼即菩提,凡夫即佛”。那真正达到觉悟后的境界是什么呢?从某种秤谌看,仍有点像道家的一切顺应自然之意。故禅宗语录有言:“悟得来,担柴挑水,皆是妙道。”“禅便如这老牛,渴来喝水,饥来吃草。”而在道家来看,天是自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因此庄子说:“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天人本是合一的。但由于人制定了各种典章制度、逬德规范,使人丧失了原来的自然本性,变得与自然不协调。人类行的目的,便是“绝圣弃智”,打碎这些加于人身的藩篱,将人性解放山来,重新复归于自然,达到一种“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可是这境界在墨家看来简直是不负责任的。竭者多来自社会下层,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教育目的,“孔席不暖,墨突不黔”,尤重艰苦实践,《孟子•尽心上》日:“短褐之衣,藜蜜之葵,朝得之,则夕弗得”,“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意思是说:墨者以裘褐为衣,以践踽(草鞋)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生活淸苦。但是,墨者们的思想格局却是无比伟大的。《吕氏春秋•去私》中说墨者可以“赴汤蹈火,死不旋踵”,意思是说他们不做官,摩顶放踵以利天下,哪里有战争他们就去阻止,至死也不后转脚跟后退。墨者中从事谈辩者,称“墨辩从事武侠者,称“墨侠”。可以说,墨家是诸子百家中最具侠义精神的学派。统观墨家思想对天人合一的理解为: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的,思维反映存在,所以思维也应当是不断变化的,与时俱进的,但一切的着眼点都应该放在现实唯物的“人”“仁”上面。兼爱非攻是墨家思想的核心,兼爱就是互相关心,爱你身边的每一个人,爱陌生人,以佛家的“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大无畏精神,以髙于儒家“仁者爱人”的博爱信念,为了天下安宁,万民福祉,在高居庙堂寻欢作乐的懦士,严刑峻法役使天下的君王胥吏,飘然物外游戏人间的道士身后,墨者们冒着诸侯国的通缉和大军的兵锋,劳作、奔走在华夏大地之上0他们认为人都是平等的,没有阶级之分,这么超前的思想在当时是不可能实现的,统治者是不会接受的,这也造成了墨学的衰落,儒学的兴盛。非攻就是反对不义的战争,爱好和平。和谐,这是中国目前正在走的路,可以说墨子学说到现在才真正地兴起,人人互相关心,爱好和平,墨子如果在九泉之下有知,也该感到欣慰。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华民族五千来的思想核心与精神实质。它指出了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在天人合一价值成就系统中,天人合一是描述事物的矛盾变化以及反映进程与指向的观察工具、思维模式。天与人各代表了万物矛盾间的两个方面,即内与外、大与小、静与动、进与退、动力与阻力、被动与主动、思想与物质等对立统一要素。如无人,一切矛盾运动均无法觉察:如无天,一切矛盾运动均失去产生的载体;唯有人可以运用万物的矛盾;唯有天可以给人运用矛盾的资源!总之,以天与人作为宇宙万物矛盾运动的代表,才能最透彻地表现天地变迁的原貌和功用。而欲穷究天地乾坤最好研易,乾卦纯阳,阳主显,故乾为宇宙运动诸现象之代表:坤卦纯阴,阴主隐,故坤为把握宇宙运动诸方法之代表。宇宙是象和数的有机组成体,象为阴、数为阳,阴阳合而万物生,有生就有死,死为另一种生,生死之数永远平衡,故象无数不定,数无象不成,故易为宇宙的象数模型。用数求卦为占,用工具求卦为卜,数极则变,转变之始谓之“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抓住数极转变之机进行求占,就会非常简单和灵验,故日“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与“变通”有别,后者是变则通,而前者是先通后变,即通晓易理之后,自然就会随机应变,用易占卜的奥妙全在于此,用易指导成就伟大事业的玄机也在于此。故而,悟透阴阳之道的人,不用占卜却能料事如神,原因也在于此。
穷通易数则悟道,悟道之后则求解脱。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天地视人如蜉蝣,大道视天地亦如泡影。
Dicun.com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